欢迎来到重庆杰恒蠕动泵有限公司【官方网站】

匠心负压传输

专注蠕动泵OEM解决方案

400-690-0636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中国海洋科研成果丰硕,高端装备引领深海探索新征程

时间:2025-04-28 15:29:18来源:杰恒蠕动泵 阅读数:

中国海洋科研成果丰硕,高端装备引领深海探索新征程

        在全球对海洋认知尚不足5%的当下,海洋这片广袤领域依旧充满神秘。然而,中国正凭借一系列尖端的深海装备和前沿科研成果,不断突破海洋探索的边界,在全球海洋科研与治理领域崭露头角。
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洋科学与发展平行论坛上,来自国内外的科学家齐聚一堂,共同围绕“推动海洋科学发展、共促国际合作交流”展开深入探讨。这一论坛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,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。
        科技部秘书长潘晓东在论坛上指出,近年来,我国在深海探测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。自主研制的“奋斗者”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,成功实现万米载人深潜,让科研人员得以亲赴深海开展研究;“海斗一号”无人潜水器凭借先进的技术,在深海探测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此外,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船和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等装备,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深远海科考能力,使中国在这一领域跃居世界前列。不仅如此,我国主导的“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”“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”等全球性科研项目,推动中国学者站在了国际海洋科学前沿,在全球海洋科研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。
        我国在深海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。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杜梦然介绍,深渊并非生命的禁区,反而是孕育独特生命智慧的“生命秘境”。我国科学家借助三代载人深潜器——蛟龙号、深海勇士号、奋斗者号,累计完成全球8 条海沟的载人科考任务。更为关键的是,我国首创深海原位实验室技术,搭载智能系统的实验舱能够在海底长期驻留半年以上,自主开展有机质降解、同位素示踪等多项研究,有效克服了传统取样分析的诸多局限。同时,科研团队研发的AI辅助系统,通过大数据训练,使潜水器具备“智能识别”未知生物与地质目标的能力,大幅提高了科考效率。
        面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,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旭光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。通过研发深海采矿装备协同封存二氧化碳技术,以及利用生物技术抑制采矿羽状流扩散等手段,有望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例如,从藻类中提取的絮凝剂能够快速沉降悬浮颗粒,减少海底“雾霾”,相关技术已通过“蛟龙”号的海试验证。目前,我国正积极构建全球首个深海采矿环保技术体系,为推动国际深海采矿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。
        在国际合作方面,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强调,深海生境可能蕴藏着数百万种新物种,仅靠单一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揭开其奥秘。我国发起的“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”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与,计划在未来十年构建智能观测网络,绘制深海生境动态图谱。中国 - 新西兰联合深渊科考创下75小时5潜次的纪录,多国科学家共同探索普伊斯哥海沟,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国际合作在深海治理中的关键作用。
        此次论坛还特别设置了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环节。来自中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泰国等国家的青年学者,围绕“纵论海洋未来,共创蓝色星球”主题展开热烈研讨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兰玉杰表示,基金委已与54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设立全球研究基金支持“海洋十年”等国际科研计划,为青年学者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提供有力支持,助力他们在海洋科学领域攻坚克难。
        从深海深渊的探索,到绿色采矿技术的创新;从关键技术的突破,到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,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与国际协作,重塑全球海洋科学格局,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“深蓝答案”。正如论坛达成的共识:只有全球各国携手共绘海洋科学“全球图谱”,人类才能在海洋这片深蓝疆域稳健前行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 
标签:

相关文章

相关产品